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

末日而佔?

正如其名,《末日之戰》(World War Z)也是一部探討末日的電影。英文名字裡取 "Z",因為那是最後一個拉丁字母,隱喻人類求生的最後拼搏。不論是電影還是原著小說,呈現的主題囊括其他議題或思想,比如關於某國政府的孤立主義,或者領導無能,還有對未來未知的隱憂。

電影打從開幕,就閃過大自然被破壞、野生動物離奇死亡或者海鯨擱淺、疾病擴散等等畫面。到莫名病毒感染全球各地的人類而產生類似"僵屍"的東西,跨地域大流行進而摧毀世界各地的城市與地區。雖然最後找到可以抑止健康人類不被感染的方法,但是還是沒能停止病毒對人類文明的破壞。

以科學或自然原裡來解釋,終究覺得如斯病毒被刻劃得有些誇張。但回到作者或導演要表達的中心思想,我是帶著這個反思走出影院。人類堪稱萬物之靈,在地球上搭建了一座座自己的城堡,標立文明的旗幟。自古至今,我們對未來充滿懸疑。尤其後現代,更是轉化成恐懼。恐懼也不是沒有原因,從核戰爭、小行星撞地球、外星人入侵、超自然現象到大氣候變化、資源枯竭、自然災害、瘟疫等人類走過一場接一場足以毀滅其文明產物的危機。

就像各種題材的同主題電影,告訴我們人類文明被威脅。排除一些外在因素不說,有許多跟我們嚴重破壞大自然或者過度濫用科技有關,致使電影情節中不可挽回的災難性毀滅。

人種絕跡不是沒有可能!

就像突然撲來的僵屍或者滔天大浪,我們根本沒有多餘時間去反應,就應此,人口大量被吞噬。試著思考,人口絕跡是有可能,也可以是自然演變的一種過程。或者我們說,那是大自然對人類無窮無盡掘取、擾亂自然秩序的一種反撲。指日到來,我們就像地球上曾經存活的古生物永遠滅絕,就像那些經人類蹂躪的大乾坤裡不幸絕種的野生動植物。如果指日真的到來,是我們咎由自取,作繭自縛?

人人都說,這是美好的時代,因為先前努力所期盼的烏托邦都在此時實現。但也是最脆弱的時代。我們好像擁有很多勝天的本領,卻同時製造更多棘手纏腰的問題。我們看似更有知識的下一代,但文明卻變得像染缸裡的泡沫,在人為破壞還是自然因素下不堪一擊。我們懂很多,卻也好像什麼也不曾懂過,在人類創造的惡性圓環相扣下啟動巨大的多米諾效應,最後的破壞回到人類身上。

其實球還不是拋回萬物之靈身上?如果一切事物簡化成只有創造與破壞兩項,那麼人類的思想價值觀差異就足以產生兩項不同的結果。我們都在同一個天平上,當不好的能量越來越多,美好的事物就會跟隨減少。也許逐一,也許成倍遞減。如果善的創造多一點,惡的條件自然也會跟著相對氣化。事物總是有相對的兩面,下每一個決定之前,多為愛存值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