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如有善法的依止,就會少走許多冤枉路,而生命也會踏實,心靈豐富安穩。
成長於傳統華人家庭,普遍華人社會將三教合一與民間信仰融合一起。雖然法定身分是佛教徒,對正信佛法認知不深,釋道不分,深感慚愧,初到大學,便與志同道合的同學計畫辦佛學社。最終碰到種種考驗,計畫不得已告吹,卻同時認識了校園慈青組織。帶著求知佛法的心,參與了慈濟活動。那一年,我參加了人生第一次的朝山和浴佛。當時候自己毫無概念,只知道要用謙卑虔敬的心態去參與。那一次的感動,至今仍然記得。
今年是我參與慈青的第五個年頭。也是第三次參與浴佛。
佛陀涅槃二千五百五十七年之久,然而佛陀的教誨一直被流傳,潤漬蒼生。
多少日子裡自己也是心有煩惱,是佛法的慈悲體現感動了我。加入慈青這五年,我在心裡告訴自己,要用心去做好成就每一件事,我或許沒有辦法做到推動清流,但起碼我要顧好自己。每一次站在琉璃佛前,心中對諸佛菩薩無比恭敬,讚嘆諸佛菩薩功德圓滿,願力廣大。正如昨日晚上,站在浴佛台前,總覺得自己不夠精進,雖然發心修行,卻偶爾抵不住三毒入侵,被境轉心,在某一刻自己墮入無明地獄。冀望洗滌自己心靈的塵垢,為父母,家人和天下眾生祈福,將佛陀的德香、法香、心靈之香,留住心間。
那一刻,靜下心地合掌,跟著默念佛號,祈願人心清淨澄明。
放下雜念,口中不斷重複靜寂清澄。讓心進入一種清淨的境界。
我終於更明白當中的含義。要達到『靜寂清澄』,我就要做到,像學長之前叮嚀的,凡事要『平常心』、『感恩心』。唯有心行平常,不論何種境界現前,都不波動內心,不起煩惱。放下一切雜念,生起感恩心。這就是修行。在修行裡,發菩提心很重要。《大智度論》有四句話:『作福無願,無所標立,願為導御,能有所成』,不論是行善修福,乃至生活中一切善行,應當以發心為首,立願為先。一路走來,許多法親師長叮嚀,要記得學醫的初發心。文人大師也會鼓勵,不要忘記寫作的初衷。我明白發心容易恆心難,故以往每當要發心做一件事情以前,我會考慮許多,擔心自己無法恆持,造了妄語,諸多考慮只讓自己裹足不前。
發菩提心而且還要發大心、立大願,如同阿彌陀佛發下四十八大願,觀世音菩薩十二大願,地藏王菩薩的『我不入地獄,誰入地獄』、『地獄未空誓不成佛,眾生度盡方證菩提』弘願般,成就淨土。我常常借著問自己作自我提醒,為甚麼自己要吃素,為什麼要去參與活動,念醫科的初心,寫作的初衷,為何堅持要作環保,等等來反觀自己生活裡大大小小事情的心態。也期盼時時刻刻與佛接心,做師公上人叮嚀的,依佛陀教導做人,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。這就是『志玄虛漠』。
發了心,立了願,就要不起退心,不忘初心,不論時間境界任何變化,都要恆守堅持。這是每個人給我的叮嚀,自己許下的承諾,我無論如何,一定會堅守。『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』。
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,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感恩一切善知識,也給自己信心勇氣去做中學,學中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