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

养鱼

旁人认为养鱼只是一种普通的嗜好,而没养过鱼的朋友会觉得养鱼并不简单,说到底,养鱼其实还需一双“巧手”。

大概从认识“鱼”开始,我就一直养鱼到现在。养鱼自然变成我生活规律,与我的关系已经到一种程度,喂鱼料是我午后的一个习惯。

我们的家在乡下。捉鱼养鱼是我们小时候的娱乐。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友人向隔壁家阿一哥哥买了一些孔雀鱼(俗称美谷鱼),大家应该被色彩缤纷的水族馆吸引,结果养孔雀鱼成了村里孩童的流行。野生淡水鱼自此庆幸,他们不再被俘虏牺牲。

曾经如此地想,我要养一大池的孔雀鱼,然后放生到屋后的渠道,还有田里,要它们不断繁殖,让它们用美丽的尾巴给平静的渠流一个漂亮的生命。

五年级的时候,爸爸出门前曾经答应我,要替我买一些鱼。那一次出门,爸爸再也没有回来,失守的承诺。

到现在,我还是始终如一地养着孔雀鱼。孔雀鱼身价不高,但是他和那些淡水鱼一样生命力强,而且色彩斑斓。

现在养鱼,没有要回忆什么,却有另一般体会。

只要我行前水缸一望,鱼儿自会游上水面,不管任何时候。我们用心对待,他们会感受到,尽管只是小生命。有时我会对准水面唱歌,相信能递给他们快乐的波纹。

偶尔我倚在鱼缸边看水中的鱼,往往一呆就不下半小时,我只是静静地专注。鱼缸其实不大,水中还是那几尾鱼在游,有时我很怀疑,水缸这么小,他们难道不懂闷?他们的社交网络应该没有人类广阔,或许就像年幼时的我们老是在同样的江田边嬉闹,仍旧一样快活。也许他们也甘于在这小小的幸福空间生活,与世隔绝、世外桃源,在清新的环境长大。

人在外面难免会受气。有些话无法在朋友群中找到合适的听众,闷懑的我总是望着水中的鱼,他们与其他小动物不同的,是我们听不到他们的叫声。我无法用任何声音与他们交流,而我仅是静静看着,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让我感到莫名的可笑,可笑的是自己。他们的生命如斯单纯,为了吃而吃,为了玩而四处躲藏。我竟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忘了,有时可以因为一个不满而埋没生命原本的意义。

只要真心对待,他们自然会好好地活。原来我养鱼,鱼却喂我做人的智慧。

2010年08月14日,双溪大年
20100824日《光华日报·副刊·新风·蕉风椰语》,毛泽

~摘自光华副刊·新风

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

初恋红豆冰

最初,我在面书上看到预告片,吸引我的,是那一首《纯文艺恋爱》。

我好奇,这样有点“文艺”的歌会与怎样的剧情,又搭配出怎样的心思。

先前就知道,其电影主题。关于旧时回忆,是我在寻找的东西。所以想知道,阿牛会怎样去拍。


刚开始的镜头,有点不惯。或者说,所看的电影中,很少是抓住录像机然后跟着人物走。

整部片情节进展都很好,偶尔有诙谐的,真的会让我笑破肚那种。尤其botak的妹妹。


让人流泪的,也有。

我看到打架鱼的妈妈被万字婆羞辱而跑出来,那一幕我其实蛮同情。

然后就是打架鱼找到爸爸后,打电话回去给妈妈的那幕,我有被触动。心洁那幕对情绪拿捏真的很棒。

接着就是在巴士上,打架鱼多么强悍,终究落泪。我差点也跟着流涕,只是在kin住。

还有打架鱼冲凉后抹着头发的画像,我很喜欢,真的吸引我。很美。


我觉得每个人几乎都看过这部戏,都有自己的想法。

如果说是为了记忆一段过去,那么我认为其中一定会是童年的那个年代。
许多人、物、景、事,都变了。

虽然跟我的童年没百分百相似,
但是同样是在乡下这样的地方,然后都是玩着bakuli(玻璃弹珠),吵闹,我不跟你好-然后又好回……
很写实。

我没有botak的经历,但是要是换成我要告别一位你暗恋的,心里多会不爽,可是你又要很洒脱地“放手”。却又不能/不敢说出什么挽留的。
只好祝福。可惜,祝福话最后也来不及说。

然后,botak只好从画像中回忆。她也许会变,她也许忘了这一段过去,至少botak还有这幅画。
画像多么好,botak只想保存。留在自己记忆的一个角落。

结果,妹妹帮他选了拿去参赛,因为一个比赛,botak成为镇里红人。
这不是botak要的。
要的图画没有了。
botak跑出来街上那一幕,我流了那么一滴泪。
我感怀他。
连最后的记忆都被夺走。

最后这部片,阿牛报名金马奖,这里祝福他们。

戏要说很好到怎样,又不会。但是起码,给人的感动是足够的。光是这点,光是共鸣,我觉得就胜过一切了,因为这种共鸣是会留在每个感动者的心里。可能永远。
如果好戏,却没有共鸣,看了就觉得好看,视觉效果很好,却永远不属于我们这些观众的。

我还是很喜欢那首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