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

浪花一朵朵

金色的沙滩上,
椰树正在婆娑。
明媚的阳光,
照在海滩上,
一片金灿灿。
蔚蓝的碧空中,
海鸥也在飞翔。
粼粼的海水,
翻滚千里浪,
浪花一朵朵。



2003316日,玻璃市
20036月《青苗月刊·原创空间》

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

这里讲相信的“信”。

近来我参加很多慈济活动。一位要好的老朋友对我说,不反对,但劝我别“迷信”。

我赞同。
什么东西,都应该做,信,但别迷信。

慈济的话,我不认为我在迷信。

好了,先说说故事,这样比较容易明白。

我有一个想法。为好,要劝人。但劝不动人,再劝,难也。所以,以德劝人。
所以我(们)要以身作则,用身法来劝人。

从小,我有一个愿望,就是助人为乐。也许大人灌输的,也许大人亲自躬行的,也许老师教的,没法追溯了。
慈济,从小有听过。仅仅知道固定会来住家那里作资源回收、办素食义卖、洗肾中心、静思语。
也没真正接触,甚至没找机会去深入了解。

一直到2008来到AIMST,我和两位朋友商谈要办个小小佛学研究组,固定每星期几作祷念或共修。我只是想要提升我佛学的知识。

后来我们就联络当地佛学会。AIMST立场是,不允许校园里举办任何有关宗教的活动。住在AIMST的我们要在校外找个活动中心,显然不可能。
总总原因,后来一切变得没可能了。
有人献议,不如慈青。

想想,慈济没所谓的诵经等等活动,跟我想要的完全不同,但是至少,从中还是有办法学到佛学,至少这点,符合。
不如试试。

后来渐渐明白。

积极参与的原因,因为它和我心愿一致。
我最初心愿就是想帮助人。后来成长,总总际遇,想做的更多了。比如,我想加入无国界医疗队,在落后地区施医,同时将我学会的、有的知识,教他们基本,可以当小老师,至少提高他们一点点、点点的教育,总好过完全没有,因为教育真的很重要,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。然后教他们在自己地方植树种些可以吃的,至少为铺造一个美丽家园,至少可以帮助饥荒。
后来看见自己国家,一些落后内陆地区的小朋友,渴望读书,可是家境、生活环境不允许。没得读。我看了很心痛。他们父母看着自己孩子哭诉讲着自己心声,想给孩子读书,可是贫穷怎么读?帮不了孩子,父母者更伤心。
那战争地区的孩子呢?连生活都有问题。
老人呢?

还有生病的人又怎么样?肉体上的痛?心灵上的?当被亲友离弃时?甚至贫穷病人经济负担的困扰呢?甚至面对生命最后一秒时?

还有环保。我从小就有做。只是会被家人揶揄,把家里弄杂乱。我只想“帮助”地球。

这是我想帮助的对象。我甚至期待,如果有一天我或成为卫生部长,或者我要成立“一人一仙医药基金”。一仙,好像微不足道。但是大马人口二千多万人,如果每个人每年或每半年至少缴付一仙,这还不包括富有者,则缴付更多,至少都可以筹到几十万零吉。

后来,看到更多。
当我读到有人对丧府捐棺材,有见义勇为青年为救溺水者为溺毙,有人助领养贫困儿童,有人助儿童教育基金,医药基金,有人为捉劫匪为受伤,先不理他们什么心机,我也不想理,至少,我一看到这样的新闻,我对他们的善行感触许多。至少他感动我。
因为社会,正是需要更多更多这样的故事。

这些都是我想做,要做,该做的。
所以我不断学习。所以我读医。所以所以。
也所以,我参加慈济原因之一。

所以参加慈济。至少我也学习许多东西,跟社会互动。去服务。

从慈济,我要看到的不该只有他方,还有身边的人,比如朋友,亲人。甚至自己。
所以我,只想尽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,什么方面都好。帮一点都好。
至少,在做这一切一切时,我是真心、自愿的。因为,我同样希望我困难时,有人能帮助我,至少关怀我。
但是不是为了回报,我只希望,人们会像我,当看到行善的人时,心中会有一份小小的感动,然后启动这份感动,去行善,去帮助别人;然后别人再去帮助更多更多的人。让爱循环。

再来,当慈青一日,我要学好。至少我提醒自己是学佛人,该将佛陀的智慧实践生活中。
至少,当慈青了半年多,我活得自在。至少我真正活得比以前心安。

信这东西,对我来说,跟不信一样。东西,不需要执着于信或不信。
我信它有,所以我做,因为它可以为众生带来更多好。何乐不为?
但是我信就好了,也不需要执着什么。也不需要去执着更相信,直到迷信。
信就好了。

中道。太执着于信,或不信,终会偏离原轨。
信,就好了。
因为其实,信既是疑,疑既是信。

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

文路--省视

林林总总文学奖又来了。

我其实很想参赛。。因为至少比赛,我可以逼自己交出作品。
但是真的忙到,抽不出时间。

1999年 小四开始作文投稿,一直到2001年 小六开始写模拟“诗”的文体,到2004年 中三,停了。
中三那年故事很多,可是没法化成作品,只留在记事本中充记忆。

2006年 中五,州内第一届中学生文学创作赛,又让我从两年的酣眠中苏醒。
就一直写写写,开始慢慢比较有“点点”诗味的“诗歌”。

一直到 2008年2月,又停了。

2008年12月,写了一篇。
2009年10月,又一篇。

然后一直到现在,空空的。

从1999 到现在,明显2004-2006 是一个空巢。我称它为“写作低潮期”,是我第一个 “写作低潮期”。

随后2008年2月以后,我完全没“固定”产生作品了。
2008年2月到现在,写了两篇多。
是不是“写作低潮期”,我怕它是。但是我认为它应该不是。
“写作低潮期”,应该是 我无从择题,或完全没有写作动力的那段时期。
所谓“低潮”,就是没有作品的时期。

但是目前我有动力,只是我真的在忙。

但是心情满满,所以只能将感觉抒发在 blogspot这里,而不是化成文艺作品。

至少,我在所谓“比较低潮”的时候,读了看了许多书,体会很多东西。至少这样,对开笔时有很大帮助。至少在文路上,这段时间不是虚度。

所以现在,如果我放弃比赛,我大概难交出作品。
所以,利用这段时间,再精进。
然后写一些小品。

至少小品也不错。


加油。毛泽。

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

出路——致Robert Frost◎邢诒旺

半个世纪后,我偶然的经过你说的那片森林,发现它们
已升格成纯粹隐喻,一棵棵
安分、坚定的
街灯。

我呼吸着光,纤细的尘
增厚了脸皮
笑。我耸肩,调整
背上破旧的书包
一些难忘的语句
从中抖出

你的语句如光,落在地上
脸上,洗涤日渐增厚的
气温。一层静默的音韵
雪花般,堆积
我闭起眼睛,面对
你冷凝的秘密,不敢低头,怕它们
从脸上崩溃

雪花般的秘密,是水的
游戏,告示我:升华的时间
之所以堕落
是因为土地
有心:狂热、聚敛、自我消耗;
无法释怀的世界
自有无法释怀的
生命形式,去对应,消解
几哩长的
出路

路由此存在,有人
否定,有人
改写,他们都因此
走过,但仿佛没有
如雪如花,如这些年来
我身处的赤道上,一圈又一圈的
寻思:
我面对的森林,街灯
究竟长着什么样的
年轮?

……我常疑心我就只是
一棵虚构的树,因为我没有
你那一匹闹钟般摇响铃铛的马,没有
去向。面对你,以呆字形的姿态
仰望(还是你正在望我,忍住笑声地?)
凝驻在渐亮的街灯下,不敢抖落你
将我冻伤的秘密——温和的
恶作剧,让我得以厚脸皮,面对身后
急欲前进的巴士
铃铛般的
喇叭声

2003年花踪文学奖新诗组佳作

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

新年快乐

 

这是一月初登日莱峰沿途上拍摄的一株红色花类。
很美。

是野花。
但是,只要是花,我都很喜欢。
我其实早已心痒痒,想摘回去种,但是仔细想一下,来自大自然的,就让它一直保存在大自然中。
所以拍下。

希望借此红花,祈求天下平安无灾无难,社会祥和无乱无病,人心净化无邪无恶。

建寅月,万花迎春,鸟歌声悦树上;
沣沛日,一雨似秋,凉天气爽心头。
愿大家,强健丰足。。。
新年快乐